查看原文
其他

砥砺奋进的五年|社会救助解民忧

2017-06-15 固原发布

社会救助解民忧

彭阳县白阳镇政府街居民任三廷从小双目失明,妻子牛双银也是盲人。他在县城开了一家盲人按摩店,每月收入除了房费和必要的开支外,所剩无几。2009年,镇上为他办理了低保。目前,一家4口全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每月领取低保金1684元,还住进了公租房。任三廷笑着说:“能享受到低保,我感到轻松了许多,日子也有奔头了”。

任三廷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源于我市社会救助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市社会救助工作由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主的单项救助逐步向适度普惠型多种救助方式互补转变,基本建立了以城乡低保制度为基础,以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为主要内容,以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司法救助等专项救助为补充,与慈善救助相衔接,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扶危济困,重在立行。对那些因病、因学、因灾、因残等致贫或返贫的群众来说,特殊救助就是“及时雨”、就是“雪中炭”。通过一系列救助方式确保困难群众不再返贫、稳定脱贫,织密特殊救助兜底“安全网”,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屏障。


按照“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动态管理”的要求,畅通低保申请渠道,实行申请对象乡镇(街道办)社会救助窗口“一门受理”。不断加大低保核查力度,全面建立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协调机制,加强部门核对信息共享。根据低保分类层级,分年度、半年和季度开展动态核查,做到新申请对象凡进必核、已保障对象定期核对、超标对象及时清退,分类施保突出重点,月补差水平差额化确定,保障标准不断提高。

 

城乡低保对象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80元提高到44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2400元提高到3150元。分别将40周岁以上符合国家有关特别扶助条件、独生子女三级以上残疾或死亡的城乡夫妻扶助金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00元、800元。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使本已脱离贫困的家庭重新回到了贫困线上,严重影响了“有病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市认真落实医疗救助政策,加强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等制度的有效衔接,不断拓宽救助范围,为困难群众兜底。针对因病、因灾、因学等易返贫的建档立卡户,切实发挥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和慈善救助作用,兜住贫困底线。

2016年年底,彭阳县古城镇小岔村张文俊老人不幸患上了食道癌,不久便做了切除手术,前后花费近20万元。张文俊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医疗救助优惠政策报销后,老人自己只掏了4万余元。

在将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孤儿、高龄低收入老年人、低收入家庭重度残疾人、重点优抚对象、因病致贫家庭患病人员纳入救助后,在实施医保缴费补贴、门诊大病补助、住院补助和重特大疾病住院补助等救助的基础上,2016年,我市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重特大医疗救助范围,对医保、大病保险报销后自付总费用3万元以上的,按50%至60%给予医疗救助。


全面推行“一站式”医疗救助管理,简化救助程序,切实提高医疗救助效率,有效缓解了城乡困难群众因病致贫问题。2016年医疗救助32.1万人次,医疗救助资金支出1.05亿元,其中大病救助2052人次,大病救助资金支出1759万元,人均大病救助资金8572元。


开展社会救助,尽全力帮助困难群众渡过一时之难,一项项帮扶救助措施的落实犹如一条条保障线,为弱势群体系上了生活的“安全带”。2016年,我市实施系列城乡社会救助惠民政策,温暖万千群众。在全市范围内建成5个老年人活动中心、7个农村敬老院、9个“老饭桌”、1个城市社区服务站、40个农村社区服务站。同时,我市还为3.66万名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4000余万元,为3.74万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3500余万元。


低保应保尽保、医疗救助、农村低保兜底、临时救助……固原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使一项项针对不同困难群体的救助制度,犹如雪中送炭,温暖着困难群众的心。(记者张灵芝王丽)

来源:固原日报

大家都在看↓↓↓

监制:孙建军/主编:刘纪/编辑:马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